今天是

立春】一年之计在于春

信息来源:鄂州人防 日期:2017-02-03
   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在很多人的印象中,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,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是2月3日。天文专家表示,3日立春很罕见,上一次发生在1897年,距今120年,而再下一次则发生在2021年。
    今日立春,荆楚大地仍感春寒料峭。明日进“六九”,我省大部分地区雨水渐停,气温回升,后天全省转晴,最高气温将升至13-16℃。
    时值返程高峰,武汉中心气象台预计今日全省仍有小雨,低温-2-4℃,高温也不过5-8℃。特别是鄂西地区,低温在0℃徘徊,道路湿滑,注意安全。武汉今天阴天有小雨伴有雾,气温2-6℃。

“寒随一夜去,春逐五更来。”今日23时34分,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“立春”。“立春”是阳气初生之意,表示自然界万物复苏的春季开始。预计今天受高空低槽东移影响,我市降水天气持续,气温依旧较为低迷。明后两天受高空偏北气流控制,我市降水渐歇,天气逐渐转晴,白天气温也会有明显回升,最高温度将达到13℃-15℃,气象专家介绍,虽立春,但气温或将有所反复,正式入春需等到3月份。

俗话说,春雨贵如油,受短波槽影响,昨天夜里到今天白天,有短时小雨,雨量不大,今日是节后第一个工作日,这次的冷空气影响,差不多到大年初七就结束了。明后天,阳光也再次回归。

    气象科普专家说,立春并不意味着冬天的结束。立春是天文学意义上的春天,这时白昼变长,阳光开始逐渐温暖起来,气温回升,雨水也增多,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。不过,气象学上的春天还没真正到来,北方可能会有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市,甚至出现“倒春寒”的天气灾害。
    立春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为公历每年的2月3日至5日之间,表示着春天的开始。从这一天一直到立夏这段时间,都被称为春天。今年的立春恰好在2月3日。古语云:“立,始建也。春气始而建立也”但就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,还会出现“白雪却嫌春色晚,故穿庭树作飞花”的景象。

立春风俗

“立春”是一年中第一个节气,一般在公历2月3日至5日。立有开始之意,立春也预示着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,台湾地区将立春定为农民节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关于立春说:正月节,立,建始也,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,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谓之立也,立夏秋冬同。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指四季开始,春种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。气候学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,立春时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华南。

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:一候东风解冻,二候蜇虫始振,三候鱼陟(zhì)负冰。
    东风送暖,大地开始解冻;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;陟,升也。鱼当盛寒伏水底,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,故曰负。
    中国自古为农业国,立春既是一个节气,也是一个重大节日。古时立春要祭祀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亦称芒神。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:立春前三日,天子开始斋戒,到了立春日,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,到东方八里之郊(句芒神居东方)迎春,行布德施惠之令。宋代《梦粱录》记载:立春日,宰臣以下,入朝称贺。迎春活动已经从郊野进入宫廷,成为官吏之间的互拜。清代立春仪式已成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。《清嘉录》:立春祀神祭祖的典仪,虽然比不上正月初一的岁朝,但要高于冬至的规模。

民间“鞭春”“打春”习俗

农民耕田离不开牛。打春牛(打土牛、打春、鞭春)是汉族和白族立春主要习俗。历代封建统治者立春都要举行鞭春之礼,意在鼓励农耕,发展生产。《事物记原》记载:周公始制立春土牛,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。《燕京岁时记》记载:立春先一日,顺天府官员,在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。立春日,礼部呈进春山宝座,顺天府呈进春牛图,礼毕回署,引春牛而击之,曰打春。

    立春前一日,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,一称春官,一称春吏。沿街高喊:春来了,俗称“报春”。无论士、农、工、商,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。报春人遇到摊贩商店,可以随便拿取货物、食品,店主笑脸相迎。迎春活动以鼓乐仪仗队引导所有当地政府工作人员,且要求正装,后面是农民队伍,都执农具。来到东郊迎接先期制作好的芒神与春牛,行二跪六叩首礼。执事者斟酒授长官,长官接酒酹地后,再行二跪六叩首礼,然后到春牛前作揖,将芒神、春牛迎回城。第二天地方长官主持迎春仪程,初献爵、亚献爵、终献爵,执彩鞭击打春牛三匝,众农民将春牛打烂。
    现在一些农村仍有打春牛的风俗。立春前用泥塑春牛,妇女们抱小孩绕春牛转三圈,旧说可以不生病。立春日,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,然后众村民将泥牛打烂,分土而回,洒在各自的农田。吕梁地区盛行用春牛土在门上写“宜春”二字。晋东南地区习惯用春牛土涂耕牛角,传说可以避免牛瘟。晋南地区讲究用春牛土涂灶,据说可以祛蚍蜉。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:春日春风动,春江春水流。春人饮春酒,春官鞭春牛。
    民间艺人立春时制作许多小泥牛送往各家谓之“送春”。主人要给“送春”者以报酬。有的地方在墙上贴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。黄色代表土地,春牛代表农事。女孩剪彩为燕称为“春鸡”,贴羽为蝶称为“春蛾”,缠绒为杖称为“春杆”。晋东南的女孩喜欢交换这些头戴,传说主蚕兴旺。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“春娃”,佩戴在孩童身上。晋北地区讲究缝小布袋,内装豆、谷等杂粮,挂在耕牛角上,取意六畜兴旺,五谷丰登,平安吉祥。运城地区娘家要接回新嫁女,称为“迎春”。
    “咬春”是中国特有风俗“立春”这一天,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、姜、葱、面饼,称为“咬春”。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。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。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,既为防病,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。唐《四时宝镜》记载:“立春,食芦、春饼、生菜,号‘菜盘’。”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、吃春饼了。所谓春饼,又叫荷叶饼,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――用两小块水面,中间抹油,拼成薄饼,烙熟后可揭成两张,用来卷菜吃。

民俗专家表示,一个咬字,是心情,更是心底埋下的吃得了苦的一种韧劲儿,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风俗。

立春养生立春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。在作息时间上,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,早睡早起,要力戒暴怒,更忌忧郁,做到心胸开阔,保持心境愉悦。饮食要清淡,不要过度食用干燥、辛辣的食物。同时,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,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,可以多选用百合、山药、莲子、枸杞等食物。

古谚语:“百草回芽,旧病萌发。”初春,天气由寒转暖,各种致病的细菌和病毒也随之生长繁殖。因此,早春时节是呼吸道疾病的易发时期,特别是孩子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,包括流感、扁桃体炎、支气管炎等。

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,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。

此外,“春困”使人身体疲乏,精神不振,应保证充足睡眠、作息规律、适量运动、少熬夜、多食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。

天道,轮回。所谓,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四季自立春始,生机由此萌发,处处春意盎然。

春节假期综合症?

七招让你满血复活!

假期归来的第一个工作日,有没有一种无力感!我的心被假期那磨人的小妖精勾走……

如果你又累又困又不想动,那么恭喜你,你也许已经患上“假期综合症”了!

要是不想这个星期都行尸走肉地,云游天外地过,一定要往下看!七招治好假期综合症,专治各种不服,不信你就试一试呗~

1.给自己适应和调节的时间

假期和非假期是两种不同的状态,出现节后综合征是一种生理和心理的正常反应。给自己一周的适应时间,让意识和潜意识接上轨。

2.假期回来要吃素

不少人表示假日太嗨,身心俱疲。顿顿大鱼大肉,身体开始叫板,肠胃也耐不住重口味。假期过后,大家可节制饮食,试试吃三天素食,每次吃七分饱,吃新鲜的蔬菜、水果、稀饭等,有助于胃肠道的休息调整哦~

3.前三天不宜安排高强度工作

一收假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计划中,这会增加焦虑感,加剧节后综合征的症状。上班前三天,尽量安排一些计划性、交流性质的工作,可以给自己一个缓冲调整期。

4.运动起来调整精神状态

假日期间,运动减少,会让人变得“懒懒的”,收假后,可以进行有氧运动,比如快跑、游泳,可以帮助身体消耗一些能量,重新获得元气。

5.把最重要的事情罗列出来

回来上班后,要将假日期间还没有处理完的事情,用最简捷的方式尽快了结,不要拖拖拉拉,让它们牵扯自己的精力。可写一张简要备忘录,将需要处理的事情罗列下来,一目了然。

6.工作表决心,赚钱买买买

到了办公室还是昏昏欲睡?打开电脑和手机,依次看看以下东西:老板照片和他给你的年终奖。然后扪心自问几句:银行卡余额几位数?信用卡账单还了吗?收到的红包超过发出了吗?
研究证明,银行存款多几个零,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。所以打起精神来,该上学上学,该上班上班,为了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人努力奋斗去吧!

7.制定今年的旅行计划

一些人感受雨水,另一些人只是淋湿自己。旅行是发现世界,认识自己的最好方式之一。世界那么大,趁着年轻,做想做的事,成为你想成为的人,现在就决定今年的旅行计划,向着世界出发吧!

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:4207000019 鄂ICP备05017375号   鄂公网安备 42070402000198号
主办单位:鄂州市国防动员办公室
地址:寒溪路19号 联系人:程香 电话 027-53083218